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困难重度残疾人无人照护或照护能力弱问题,拓展轻度残疾人就业渠道,灵武市残联通过“三步法”工作流程,成功构建了“以残助残”的邻里照护服务模式,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精准、个性化照护服务的同时拓宽了残疾人就业渠道,助力残疾人融入社会。
第一步,进行需求评估确保服务对象更加精准。为提高邻里照护服务的精准度,市残联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精准识别需求人群,建立残疾人需求清单和服务台账,并组织人员对所有报名参加此项目的照护对象及照护人员进行了评估,为照护服务提供坚实保障。家住水木灵州社区的安先生2022年突发脑出血,现为肢体一级残疾,家人平时外出务工无法很好照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残联安排工作人员入户对其进行了评估,详细了解了安先生的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家庭成员照护能力,并立即将安先生纳入到了邻里照护服务中,并为其配备了照护人员,解决了安先生的照护难题。
第二步,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市残联坚持“因人施策、精准服务”的理念,根据照护对象的残疾类别、等级、生活自理能力等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照护对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全力提升照护对象满意度。家住镇河塔社区的王先生肢体二级残疾,偏瘫,行动不便,需要每天外出锻炼一小时,平时只有妻子负责搀扶他外出锻炼,但妻子一人无法胜任,因此王先生十分着急。市残联根据前期评估情况,专门选派住同小区听力四级的苟先生每天搀扶王先生在小区锻炼一小时。一段时间后王先生高兴的说“残联的这个项目真是太好了,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第三步,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确保邻里照护服务质量,市残联建立了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社区网格员、乡镇(街道)专职委员和市残联监督员四级监督机制,定期对邻里照护服务进行评估、监督和满意度调查,同时鼓励残疾人和家属提供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照护人员陈女士说:“作为残疾人我更能理解重度残疾人的需求和心理,通过他们的反馈我能够提供更加贴心、细致的服务。”
邻里照护服务项目不仅提高了残疾人生活质量,也增强了残疾人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截至目前共有19对38人受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残疾人邻里照护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实现残疾人群体内部的互助共融,让更多残疾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