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区打造助残爱心超市,让扶残助残志愿服务“双向循环”
2025-08-06

走进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金地花园社区,助残爱心超市的货架上抽纸、洗衣液、米面油等生活物品摆放整齐,积分兑换清单一目了然,爱心超市的残疾人工作者正在为参与扶残助残的志愿者查询积分情况。

在社会对残疾人关怀日益加深、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的背景下,金凤区残联积极对接金地花园社区以及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共同打造了一座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助残爱心超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残疾人就业开辟了新路径,也为社区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注入了持久动力,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良性运作模式,为基层助残和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助残爱心超市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助力残疾人就业。超市精心设置了一系列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涵盖了商品整理、收银辅助、货物盘点、商品配送等多个环节。在岗位安排上,充分考虑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技能特长,进行个性化的岗位匹配。同时,第三方机构发挥专业优势,为上岗的残疾人提供系统的岗前培训,包括商品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诸多残疾人通过在爱心超市的工作,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与尊严,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除了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支持,助残爱心超市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社区志愿者积分兑换机制,以此激励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通过参与助残帮扶、社区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组织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可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志愿者可以在爱心超市内兑换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爱心服务等多种福利。为进一步拓展助残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金凤区残联积极探索建立扶残助残积分兑换管理制度,将积分制与助残爱心超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参与换积分、积分兑服务”的方式,实现扶残助残“双向循环”。  

金凤区助残爱心超市的成功运作,离不开多方的协同合作与科学管理,其模式具备可复制、可借鉴的鲜明特点。在合作模式上,残联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协调作用,社区提供场地支持和居民动员力量,第三方机构负责专业运营和服务保障,三方形成了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在管理机制上,建立了清晰的岗位责任制度、规范的积分兑换流程和严格的监督考核办法,确保超市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这种“政府引导、社区参与、专业运营” 的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提高了助残和志愿服务的效能,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金凤区助残爱心超市的成立,是关爱残疾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生动实践。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为残疾人搭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也让社区充满了温暖与活力。相信在这一模式的推广下,会有更多的爱心超市涌现,为更多的残疾人带来希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多力量。